HerherS研發升級計畫 執行近況
6/07(二)
大家好:
先前計畫更新向大家提到WT導入電子結構的可能性,研發團隊也收到了各位的想法、以及對於電子結構的疑惑,於是我們整理了現行機械結構以及電子結構的比較,同時也試著將電子版跟機械版的商品落實化,以利更清晰得比較,但這邊拜託各位全力提出你對於這兩種結構WT的想法以及疑惑,以利我們一起集思廣益,將WT做到最好,如同X一樣,您的意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,HerherS一直以來都是一間願意傾聽及解決問題的公司。
W-Turbo | 機械結構 | 電子結構 |
動力原理 | 自來水水壓 | 自來水水壓+打氣幫浦 (需插頭或充電) |
微氣泡水產生量 | 10-15公升之後須關閉水源並手動排水洩壓,一次洗衣可能需重複此步驟3-4次。 | 可持續產生微氣泡 無須手動排水洩壓 |
微氣泡濃度 | 會隨著壓力罐內空氣減少而濃度遞減 | 在電量充足的狀態下,會保持一致的微氣泡濃度 |
未來售價 | 較高 | 較低 |
所需研發時程 | 5-6個月 | 2-3個月 |
※機械結構的表現是依照現行研發的結構,但尚未達到團隊的合格標準。
※黃底的表格內容為預估未來達到團隊合格標準的WT狀況。
- 壓力罐是WT結合空氣和水產生微氣泡水的裝置,洗衣機第一次放水結束會關閉進水電磁閥,導致壓力罐中壓力增加,若大於一大氣壓,無法自然進氣,需手動排水洩壓後才有辦法重新進氣繼續產生微氣泡,一次洗衣若要持續保有大量微氣泡需重複此步驟3-4次。
- 電子結構可自動感應洗衣機電磁閥和壓力罐中的水流狀況,達到自動關閉/開啟進氣的功能,所以不用手動排水洩壓,就能夠持續產生微氣泡水,並設置水流感應器,使打氣幫浦在洗衣機進水階段時持續進氣產生微氣泡,當電磁閥關閉,水流停止流動後即自動關閉打氣幫浦。
- 洗衣機的電磁閥孔徑很小,會打破多數稍大的微氣泡,只留下較小的奈米微氣泡,但因為WT所產生的高濃度微氣泡以及微氣泡的二次爆裂,WT仍可產生肉眼可見的微氣泡。
最後,團隊要對當初力挺贊助的各位致上最高的謝意,正是有各位去年對於「研發升級計畫」的支持,我們才能在全力研發WT的同時,還能推出MiniBle X等新品,如同先前X的預購,有任何新計畫我們會優先回饋給大家,各位的承諾,是我們持續前進的動力。
〈影片1〉(未經過電磁閥)
〈影片2〉(經過電磁閥)
※外觀、機體和安裝方式在主體研發完成後都會再進行優化。
※影片皆為使用電子結構的WT樣品,影片1為未經過洗衣機電磁閥的出水狀況,影片2為經過電磁閥的出水狀況,仍可產生肉眼可見的微氣泡。(打氣幫浦為實驗樣品,實際成品不會產生那麼大的運作聲響)
5/13(五)
各位好:
不好意思,延後了一週跟大家報告進度。
目前多次測試的結果,「WT全機械自動進/排氣結構」現階段仍尚有技術的問題,如同先前進度更新所述:在洗衣機電磁閥關閉的同時,由於自來水水龍頭的部分是常開的,仍會不斷送水出來,導致WT的腔體完全充滿水;而當洗衣機電磁閥再次開啟後,由於電磁閥本身的入水口徑,遠低於WT及水管的出水口徑,故除了會把大多數可見的微米氣泡破壞掉外,同時由於水壓的關係,造成WT無法再補入自然空氣,因此在「清水洗淨」的過程中,WT就無法再產生大量的微氣泡。
簡單的說,以現今結構的WT只會在第一波洗衣機進水時能產生大量的微氣泡,而通常家用洗衣機會進行2-3次的反覆注水洗衣。
目前除持續研究流體力學以外,我們也正在思考旋葉、水錘效應及氣穴原理等結構的可能性,仍希望透過不須另用馬達,或其他電力結構就能達成自然進/排氣的效果。但我們也考量到大家對WT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跟需求,所以同時為了要能快速完成WT的研發階段,因此我們會將部分的研發動能往導入電力結構為主的方向去,這部分雖然較為簡單,但也是我們最不樂見的,可是在下一次的研發進度之前,為了守候多時的各位,我們還是會著手同步提出這個的執行成果,各位可以一起來參與及評估。
4/15(五)
嗨,各位M粉,大家好!
經過多次的嘗試,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讓WT在運行中順暢的自動補氣,
上週提到的「腔內自來水與液氣混合產生微氣泡的效果就會越用越衰減」
已經被攻克一半,目前遭遇到的問題是:
各家洗衣機的電磁閥規格都有所不同,電磁閥孔洞的尺寸也有所差異,
因此,如何解決各家電磁閥的規格、微氣泡的濃度以及洗淨行程中電磁閥關閉所導致的回壓問題,
是我們目前正努力克服的難關,另外有M粉提供的單向閥及抽濾管的相關建議,我們也正在一一實驗中。
感謝各位的耐心等待,我們會持續努力。
※這是1分鐘的縮時影片,出水量大概是20公升,可以看到目前W-Turbo進氣的狀況十分順暢,裝滿洗衣機的水是沒有問題的。
(搖晃是為了證明非靜止畫面,與進氣結構無關)
3/30(三)
3/16(三)
3/2(三)
2/16(三)
目前可公開的特色是:
超越一般家用微氣泡可達之微氣泡濃度,未加入洗劑、維持可目視化的超白濃度氣泡,兩分鐘後才逐漸爆裂成更細小的氣泡。(詳見VVIP群內限定影片)
完美突破電磁閥的障礙,透過「獨家微鎖封存技術」,達到外掛式洗衣用微氣泡產生器的世界首創等級濃度。
近期我們也會開始著手準備實驗及對照影片,感謝有鐵粉們的支持讓我們能將看似不可能的科技實現。

11/29(一)
感謝各位贊助HerherS研發升級計畫
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與努力,各位的贊助也開始有了一些結果
目前團隊的研發人員已經來到了6位
設備軟體又額外投入了兩百多萬
正在同時展開的專案有4個,預備展開的專案有6個
研發的挑戰帶來各種不確定性,卻也有趣
這裡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
好消息是,已經趨近極限的MiniBle水龍頭起波器又再次突破,很快可以量產上市。
壞消息是MiniBle W Turbo的優化不如預期,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被解決,所以預計會延到明年第一季才能交到各位手上。
謝謝各位支持HerherS,我們將帶著各位注入的能量,快速前行。
如果各位有什麼有趣的想法,或是有些生活問題需要克服,都歡迎與我們持續互動,讓我們一起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,為世界帶來好的影響。
10/16(六)
不囉嗦,先上圖。
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。
但離目標越接近,越需要一步步把關好所有細節。
繼續回來跟時間賽跑。
9/11(六)
哈囉各位,很抱歉隔了一段時間才更新,因為一直與時間賽跑,很多除了主機以外的配件,另如夾具、刀具、切消液等哩哩摳摳的配件,我們也一直用最快的速度來學習、採購、熟悉。加上軟體與硬體的配合測試等,也花了很多時間,大多是很瑣碎的事,所以就沒有即時與各位報告。目前研發升級計畫也算是完成囉,部門已經大體建置完成,主要經費也都用完了,還剩下一些部門優化的部分。已經完成的細節,會再找時間詳列。接下來就是研發回饋的部分MiniBle W Turbo,在第一階段體積縮小的部分,有一些小挫折,並沒有如預期的順利,目前已經進行了超過80次的打樣測試,還是沒辦法達到我們心中的標準。但請大家也不用太擔心,因為這就是研發的過程,我們很習慣了。犯錯的速度越快,就離成功越近。因為過程選擇性公開,很抱歉僅附上一張打樣料件的照片。
7/27(二)
手速搶到的機台已經到廠囉,沒想到機台比想像中還大,隨然很大,但只能做出小小的東西,精密儀器就是不一樣呀!還需要一些時間設置校正,就可以投入打樣及生產的行列囉。




7/23(五)
W Turbo 已經開始打樣囉。擁有40年經驗的黃師傅,真是催生MiniBle的好幫手啊。題外話:其實黃師傅已經即將屆滿60歲了,大多數企業是會盡量避免雇用這個年紀的人員,但我們是HerherS,只要你是對的人,與我們有相同的理念,我們就願意成為你的後盾,一起改變世界吧!
7/19(一)
CNC機台總價409.5萬,CAM軟體總價90萬,目前分別支付100萬及30萬的訂金囉。
7/15(四)
CNC機台總價409.5萬,CAM軟體總價90萬,目前分別支付100萬及30萬的訂金囉。
7/14(三)
建置一個製造部門是需要長時間規劃的,找機台、等機台、找人等,少說都要三個月,但為了讓一切都能夠更有效率、更有可行性。
我們在自己還能負擔的情況下,用最有效率的方式,先進行了一部分設備購置、人才招募、場地整理等,
待確認所有資金到位,就可以更穩健地執行接下來的進度囉。感謝大家支持。我們會持續在這裡更新進度喔。
7/14前的相關進度
空間整理
全台尋機完成,購入兩部傳統工具機,目前正進行維護與整新。
已完成空壓機、空壓管配置與燈具配置


計畫總整理
A.計畫目標
於集資成功後,一個月內完成打樣製造部門建置,並開始將MiniBle W Turbo的概念實現。
計畫眾籌達標日:2021/7/15
B.預算
目前計畫總預算 | 目前使用 | 餘額 |
6,014,000元
(自有250萬+眾籌351.4萬) |
6,323,685元 | -309,685元 |
C.目前進度
- 已經找好暫時可以運作的場地,將原本兩間辦公空間打通
- 加裝冷氣
- 購買中古傳統車床一部、中古傳統銑床一部 (整理機台與安置)
- 新進資深傳統加工師傅一員
- 牽引220V三相電源,建置電箱
- 找到可再利用的工作桌、抽屜櫃
- 購置製造用電腦設備
- 購買空壓設備+儲氣筒+乾燥機 +空壓管線建置
- 加裝照明燈具
- CNC多軸加工機已進場
- CAD/CAM軟體已安裝
- 購買各種量具、尺規
- 購買各式加工刀具
- 購買切消液、機械用油
- 新進CNC師傅一員
D.未完成進度
升級計畫的進度皆已完成
E.研發進度
- 目前將先針對WT的體積縮小進行打樣測試
- 確認尺寸區間後將進行總結構功能設計與打樣測試
- 功能部
- 配合部
- 配件部
- 結構確定後,將進行細節的微調與打樣測試
- 進行最後優化
- 量產測試
- 組裝工站安排與規劃
- 品管查核點建置
- 包裝結構設計
- 包裝外觀設計
F.支出證明








